发布日期:2024-10-23 14:28 浏览次数:
南水镇社区康园中心于2018年期间,开展常规职业训练时,发现有4名残疾人专注能力较强且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。中心随即对这4名残疾人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带他们参与探访孤寡老人活动。活动中残疾人发现老人卫生状况较差,提出帮助老人清理房间垃圾并实践,得到好评。通过本次活动社工发现残疾人家政服务是很有可能在当地实施起来,首先家政服务在当地的需求较大,且市场供给相对较少,中心计划推行这项工作,并成立了一支4人的家政服务小组。
小组初期联系了多家相关企业,希望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资源支持,但有来自企业的质疑,也有来自残疾人的心理担忧,小组进展缓慢。社工向市级督导反馈情况,督导介绍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,建议中心可以申请其他基金补充项目经费。次年,中心以家政小组为基础,细化为“关爱送上门,养老更无忧”服务项目并申请了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,暂时解决了本项目前期的运作经费困境。随后通过不停开展养老家政服务,提高残疾人的家政能力。前期家政服务安排家政公司人员进行指导,学员服务技能也逐渐熟练,获得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,开始承接南水部分出租屋的卫生清洁服务,人员也在2021年左右拓展为8人。2022年12月期间,残疾人家政服务队在开展一次出租屋清洁时,被居住附近的科立鑫公司企业管理人员留意到,并与中心取得联系,在2023年签订企业家政合作的服务协议。
1.学员人口特征:南水镇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现有18名学员,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占比84%,肢体占比16%,学员在康园中心参加体能训练,能够进行简单的体力工作。
2.学员心理和情绪:本土原住民较多,社区氛围朴素且和谐,家庭关系融洽,学员的精神面貌较好,有意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社工开展企业清洁服务的职业康复课程,鼓励学员更直接地接触社会,增强学员的自尊自信,促进其辅助性就业。
3.需求情况:学员普遍经济状况较差、需要增加收入,本训练能够满足学员能达到的劳动强度,也能学习知识和参与社区服务。
1.社区家政资源:中心重视本土资源网络的搭建和“残障共融”友好氛围的营造,在多年的互动和服务中,与周边居民和企业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,在本地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力。当社区居民提出家政需求的契机,社工团队便抓住机会,筹备职业康复课程的计划方案。
2.多方优势元素:中心处于南水镇中心范围,周边覆盖车站、商场、电影院、文化中心、派出所等,距离中心100米到800米之间。中心附近居民楼和企业密集多样,周边交通便利,开展外展服务拥有地理优势。另外,南水镇残疾人联合会的大力支持,社区对残疾人和谐友好,课程后可持续发展。
残障学员多年处于比较安逸舒适的生活,缺少工作和交往的经验,参与本项目训练对学员来说难免紧张和担心。而生理上的缺陷,导致他们在学习、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较多困难,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,甚至遭到厌弃emc易倍体育或歧视,容易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,认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。因此,在职业康复课程企业清洁服务的设置中,进行个别化的支援服务为社工的关注重点。
本次课程的设计,社工做好前期与实践地的企业方沟通,在小范围内进行安全的探索,让残障学员在走进企业的体验中获得正向的反馈,助力残障企业清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总目标:通过清洁培训,学员掌握清洁服务、基本理念和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,提高职业技能;在社会化就业环境中,增强自信心,从而不断提升融入主流社会的信心,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人生价值。
1.面谈评估:逐个面谈,对学员身心状况进行评估。确定训练任务并期间持续性评估,每类学员特别是精神障碍类别学员的适合参与程度,确保课程有效开展。
2.技能培训:社工对学员进行家政广义上概念理论学习,其中包括:家政服务前准备工作、服务详细流程及实操训练、职业道德,园区和楼梯间卫生流程培训及上门服务流程模拟实训;社交技能培训、模拟情景、礼仪的练习等实训。
3.家政实践:全程陪同,及时跟进。针对学员进行家政理论培训后,社工带领学员到企业进行实训,并提前与企业方沟通,营造轻松氛围,让学员有正向感受,累积信心。
4.总结反思:后续跟进学员家政学习成果,通过每节课内容强化、总结分享,课后学员完成作业等方式,巩固学员学习效果,如提emc易倍体育升服务技巧、提升个人体验和技能等,让成效呈递进式深化。随着辅助性就业中企业工作量逐渐增加,增加学员的创收,也要适时了解以及跟踪学员的清洁能力及心态的改变,及时协助学员调整对企业服务的工作态度。还有个别学员还没外出参加企业清洁,需要加强学员在康园中心的清洁训练,提高其清洁能力达至外出参加企业清洁的目标。
(1)由于贴标签的缘故,工作者以往把学员一些行为视为异常,并采用主流社会的所谓的“正常”的方法去治疗他们,实际上有偏颇的。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、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,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。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。
(2)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,包括让他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,过常人的生活。
增能理论则站在学员发展的立场,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,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们失去的机体的、社会的功能,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、正常的社会生活。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、职业训练以及社工服务,学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衰退,甚至得到了提升,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,让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。
1.“两有”成员筛选:对中心学员进行家政能力评估(依据日常中心清洁表现良好,有能力的学员);
2.阶梯化技能培训: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、分主题,开展家政技能(包括体能、沟通技巧、礼仪等),提升综合服务能力;
3.“场景化”训练:定制中心清洁流程,邀请专业家政师进行理论讲解,到学员家中进行实操演练,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效;
4.“实操现场”考核:社工个别化跟进技能学习情况,学员通过家政实践现场的考核,考核及格则可结业并参与开展清洁服务。
首先,社工让学员了解职业康复训练课程的意义,向学员讲解家政服务理论培训。其次,社工总结理论培训内容并布置学习任务,巩固学员家政服务技巧学习效果,进行具体化场景实操,学习园区清洁、绿化用具学习、卫生间清洁。再次,社工讲解企业园区的清洁流程、清洁收尾工作事项和服务标准。通过观看社工现场示范,组员相互练习并分享家政服务实操学习经验。最后,社工与学员回顾家政服务的培训和实操,加强学员的记忆。
社工安排企业清洁培训,让学员了解企业清洁使用的工具以及安全事项。社工针对企业户外清洁区域情况,让学员熟悉清洁用具在企业杂物房的摆放位置以及摆放方式。社工在康园中心提前帮助学员学习工具使用的方法和提高安全意识(如教导学员防中暑、企业意外伤害的来源等),学习工作的流程,根据学员清洁能力进行岗位分工。个别学员需要到岗位进行工具的学习。
1.训练课程产出:开展34节训练课程,11名学员参与,共274人次参与。
2.课程衍生成效:自课程结束至2023年8月期间成立一支12人残障家政技师队伍,5月至8月上门家政清洁33次,创收12990元,与1家企业签约。
3.自我效能感提升:通过上门家政服务,提升学员的自我效能感,同时改善社会人士对残障学员的刻板印象(企业方频频当面对学员点赞)。
(1)南水镇政府及主流媒体报道:2023年5-8月,区融媒体中心和自媒体对中心家政服务的宣传报道不少于3次。
1.始终如一保持真诚的态度:残障学员的服务,需格外注重关系建立,而“真诚相待”便是最好的专业性工具。
2.着重链接本土企业资源,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。强化学员家政技能,及时跟进家政服务情况,确保本项目的持续性成效。
3.辅助性就业中企业工emc易倍体育作量逐渐增加emc易倍,且户外的工作学员要经历日晒雨淋,长期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容易让学员产生懈怠的情绪。除了强调家政服务增加学员的创收,更要强调学员继续从事该项工作的意义,让他们看到家政只是载体,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要走出社会。
工作人员重视正常化理论的实践,持续数年的职业技能培训,注重推动残障学员融入社会,提升自我效能,积极推进融合就业,形成稳定的职业康复输出,实现了残障学员辅助性就业新的模式探索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